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本院概况 领导介绍
机构职能 检务指南
案件信息公开
网上举报
检察干警违法违纪
网上控告
网上申诉
检察长信箱
律师预约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阅读时光,共沐书香(七)| 以青春之我,耀信仰之光
时间:2025-07-1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开展第7期读书分享会,本次分享的文章是《烈士的告白》,文章是以陈延年第一人称视角书写的革命回忆录,采用自述体形式呈现陈延年烈士对革命生涯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革命者心灵独白,承载着早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文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识尤为深刻:"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的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这种认识超越了简单的组织归属感,体现了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和政党意识。




申红梅: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陈延年和弟弟坚持求学读书,既有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又有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勇气和决心。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我们要感恩英烈的付出,也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我们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弘扬他们的精神,履行我们应尽的责任,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使命。



武卓易:

翻开《烈士的告白》,陈延年烈士以跨越九十四年的时光笔触,将我们带回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的誓言,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激荡。面对敌人的屠刀,革命者们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的脊梁从未弯曲。今天,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年轻人带着电视剧里的故事,带着新时代的盛景,来到烈士陵园诉说变迁。那些倒在黎明前夜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盛世,正在被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守护、开拓。你们曾渴望的“可爱的中国”,正以震撼世界的姿态绽放荣光。这锦绣河山、国泰民安,每一缕阳光都在诉说:这盛世,终如你们所愿!



刘平:

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告慰我们的祖先和英烈,告诉他们这盛世如您所愿,我们的先辈一辈人打了三辈人的仗,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并不和平,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今天的青年不应被点滴的生活压力屈服,而是应奋发图强,接续奋斗。只有把中国建设好,才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烈。



恩克瑞:

读《烈士的告白》,陈延年的事迹震撼心灵。先辈为信仰舍生,让我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当传承精神,以青春护家国,不负先烈热血。


邢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当代中国青年必将承担的重任。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大家长期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披荆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成绩,新时代中国青年必能用青春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间目看的新奇迹,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王淑毓:

在当代,《烈士的告白》也有深远的意义。它激励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没有战争的硝烟,但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诱惑。烈士们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戴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者,我们应当从《烈士的告白》和陈延年兄弟的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革命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崇高信仰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觉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事业中去,勇于担当责任,"遇事不推诿、不逃避、不妥协",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这未来,由我们开创!



刘洁:

烈士们的告白,也让我对“信仰”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支撑他们前行的,正是心中不灭的信仰之光。这份信仰,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坚信通过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他们如同黑暗中的火炬手,明知前方荆棘丛生、险象环生,依然义无反顾地举着火炬奔跑,只为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战火纷飞的场景,也鲜少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烈士们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们教会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要始终保持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与忠诚。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我们应学习烈士们坚韧不拔的意志,不退缩、不畏惧,传承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品质。




文字:办公室 戴伟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