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教师节,往事重现,感慨颇多,回顾工作路,从讲台前的“引路人”,到案卷旁的“记录者”,再到服务全院的“协调者”,三次职业身份的转变,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迭代,更是一场对“价值”与“责任”的不断探索与重塑。每一步转身,都有迷茫与挑战,但也让我在不同岗位的底色里,拼凑出更完整的成长图景。
告别讲台:
以新奇初尝正义的滋味
从师范学校毕业,顺理成章的又回到了学校,肩负起英语和科学的教学任务。第一次面对几十双清澈的眼睛,会因紧张漏讲知识点,会为设计一堂生动的课熬夜查资料。当看到学生从“听不懂”到眼里闪着顿悟的光,从调皮捣蛋到主动请教,那份“被需要”的价值感,成了坚持的第一股力量。教学不止是教课本,更是陪学生走过青春期的迷茫。看着学生从懵懂少年长成有担当的人,这种“见证成长”的感动,远胜任何荣誉。
因为归家离开熟悉的教室、可爱的学生时,心里万般不舍。但也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番天地。2019年的夏天,因为机缘巧合的聘用制书记员招录考试让我来到了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离开教书育人的课堂时,我以为过往的经验会成为“过去式”,却没想到教育经验的“意外适配”。教师身上“耐心”与“较真”的特质,成了踏入检察领域的“敲门砖”。从教师到检察院书记员,变的是身份,从未改变的是对“认真”的坚守、对“责任”的敬畏。
渐入佳境:
以细微读懂守护的重量
刚接触书记员工作时,一切都是新鲜又陌生的:从未见过的法律文书、严谨的办案流程、专业的法律术语,都让我一度手足无措。为了尽快上手,我跟着员额检察官学习填写文书、整理卷宗顺序,把常用的法律术语记在笔记本上反复看;遇到不懂的流程,就主动请教,哪怕是小事,也会一一确认。那段时间,虽然吃力,但每学会一项技能,每完成一次任务,都觉得离“合格书记员”更近了一步。随着工作越来越熟练,我慢慢褪去最初的生疏,也逐渐读懂了书记员工作的价值——它不仅是“辅助”,而是检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正义实现的“基石”。这份责任,比我想象中更重。
曾经教学生“做事要认真”,告诉自己干事要认真,有时候为了一堂课,会反复打磨课件、核对知识点;成为书记员后,这份“细致”直接平移到案卷整理中——逐页核对证据、规范粘贴页码、准确记录庭审细节,哪怕一个标点的误差,都不敢轻易放过。因为我清楚,教案错了可以修改,案卷里的一个疏漏,却可能影响案件推进,关乎他人权益。后来有幸担任法治副校长,激动地心难以抑制,因为我又有机会回到了校园,只不过是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继续守护。给学生、给教师、给家长授课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原来在学校代课的难度,因为我需要的是更多专业的法律知识,于是每一次备课我都耗费很久的时间,细细琢磨关键知识点,不懂就查,生怕出现一点错误。于是从“磨教案”到“理案卷”变成了循环往复的事。
当老师时,学生万般不同,不仅要要因材施教,还要习惯倾听学生的困惑,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做书记员时,同样面对的是不同性格、不同性质的当事人。有时会遇到了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们可能因案件焦虑、困惑。这时,我会不自觉地用上当老师时的“沟通技巧”——先耐心听他们说完,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流程,缓解他们的不安,有时只是多一句“您慢慢说”,多一次流程解释,就能让对方紧绷的情绪缓和。有的时候会看到他们因为犯错泪流满面,是对家人的思念,是对被害人的愧疚,是对过往的懊悔,那种交织的复杂感情让我感同身受,此时,安慰与给予他们希望是最好的调节剂,让他们相信人生走错了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还有重新出发的机会。原来,无论是面对学生还是当事人,“看见他人”都是相通的温柔。
更上阶层:
以服务诠释责任的担当
如果说书记员的责任是“聚焦个案”,那综合岗的责任便是“服务全局”。刚转岗时,面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专项活动、教育培训、人事考勤等等繁杂事务,我再次陷入“不知从何下手”的迷茫。
从“专一事”到“顾全局”
以前做书记员,只需专注案卷与流程;但综合岗要对接多个部门,既要写好一篇反映工作的简报,又要协调会议与培训,还要及时传达上级通知。最初常因“顾此失彼”遗漏事项,后来慢慢学会列清单、分优先级,才明白“综合岗的核心不是“什么都做”,而是“什么该先做、怎么做到位”。
书记员的工作贴近办案,熟悉的是法律流程;综合岗则更贴近“人”与“事”的衔接,比如组织一场活动,为外来人员指引办事流程,与外单位对接工作,甚至是做好一场会议的资料准备,这些看似琐碎的事,却关系到全院工作的顺畅运转,稍有粗心就会出差错,慢慢发现,“服务好每一个细节,让大家能更安心地投入核心工作”,便是综合岗的价值所在。
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检,看似不同的道路,本质都是“守护”:教师守护成长,检察官守护正义。这份守护里,有汗水、有挑战,但更多的是“被需要”的价值感,是“做对的事”的踏实感。三次身份转变,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但“心怀敬畏、踏实做事”的初心,始终是支撑我往前走的底气。如今再看,每一次转身都不是“清零重启”,而是过往经验的“叠加升级”——教师的共情、书记员的严谨,最终都成了综合岗上“能扛事、善协调”的基础。原来,职业路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经历,都是未来的养分。
文字:政治部 乔林波
版权所有: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