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变化、迷惑性不断增强,侵害着公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迷惑性、隐蔽性极强。当前高发类型包括:
1. 冒充抖音、拼多多、百万医疗等平台客服,谎称不关闭“腾讯维保”“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等业务,每月将自动扣费并影响征信,引导受害人添加QQ、微信客服,下载软件,进而操纵手机,掏空受害者钱包;
2. 冒充“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谎称可以领取扶贫款项,引导下载“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APP加入群聊并提供银行卡进行刷流水,而这所谓的“扶贫款项”其实是诈骗资金,一旦掉入这个陷阱,就会成诈骗分子的帮凶,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线上诈骗+线下取现,诈骗分子通常先通过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法对受害人实施诈骗,后引导受害人以现金的方式交易,或引导受害人购买黄金、香烟等其他贵重物品交易,之后引导受害人到指定地点进行面对面交易,或者以网约车送货、物流寄递的方式送达到指定地点。
除了上述三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段外,还有大家较为熟知的口令红包诈骗、网络贷款诈骗、刷单返利诈骗、投资理财诈骗,以及冒充熟人,盗用社交账号骗取“应急款”。
电信诈骗花样越来越多,更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广大市民群众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头脑,避免上当受骗!
1. 不轻信:勿轻信陌生来电、短信、网络信息;
2. 不透露:切勿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3. 不转账:转账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拒绝向陌生账户汇款。
重点人群提示:老年人需警惕“养老理财”“保健品推销”骗局;学生群体防范“游戏代充”“兼职陷阱”;企业财务人员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
1.主动学习反诈知识,关注国家反诈中心等权威平台;
2.发现可疑线索,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
3. 安装并注册“国家反诈APP”,启用来电预警功能,拦截诈骗信息。
1. 立即报警: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2. 紧急止付: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减少损失;
3. 配合调查:如实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助力破案。
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我们要防范于心,反诈于行,时刻拉响警钟,切勿贪图小利,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也将持续强化法律监督,严惩电信诈骗及关联犯罪,切实守护群众“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