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把握“三个精准”,检察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精准把脉,靶向定位培训需求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院党组科学规划,政治部统筹推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培训与工作矛盾情况,将教育培训与检察人员的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晋升晋级等挂钩,激发检察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分析业务短板,明确培训重点。结合上级院业务考核指标和本院办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各业务条线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培训重点内容,有的放矢进行业务培训,开展检察业务课堂、典型案例分析、辩论赛等内容43余次,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加强师资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充实内部师资库,建立“上讲台同学习共提升”机制,选拔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检察人员担任讲师定期授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授课,积极引进外部专家学者到院授课,累计开展授课培训21次。目前,已有多名年轻检察人员在各自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为业务骨干。
四是分类分级培训,满足个性化需求。对新入职人员开展初任培训,侧重于检察职业操守、基本业务流程等基础培训;对业务骨干开展专题业务和前沿理论研讨,提升专业深度和广度;对领导干部注重领导力、决策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检察人员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二、精准施教,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一是打造学习阵地。坚持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领导带头学、检察人员自觉学,在全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擦亮“书香海检”读书品牌,坚持每日十分钟晨读近七年,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二是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发挥新传媒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利用新媒体远程教育网络搭建教育平台,增设远程网络培训会议室,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检答网”“两微一端”专栏、兰德培训网、公务员培训在线、微信学习交流群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学习培训,2024年度组织线上学习23期458人次。
三是共享优质资源。积极选派检察人员参与上级检察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近三年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班156场次,组织多名业务骨干到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检察官学院等地,听取名师授课,学习借鉴各地区先进工作经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在全院分享,鼓励“一人培训,多人受益”。
四是改进培训模式。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庭审、现场教学等方法开展培训。例如在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组织开展案例研讨活动,邀请资深检察官分享办案经验和思路,引导检察人员共同探讨案件办理中的法律适用和证据审查问题;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案例进行学习研讨和应用推广。
三、精准实践,促进学用深度融合
一是开展岗位练兵,提升实战能力。围绕检察业务核心素能,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如业务竞赛、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高检察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开展“奋楫争流、淬炼精兵”主题论辩赛,3人获得最佳辩手;获得第二届全市公诉人与律师论辩大赛团体二等奖及个人最佳辩手奖;1人荣获全区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标兵;1人入选自治区未成年人检察业务人才库,充分展示了岗位练兵的成果。
二是深化外部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加强与公安、法院、律所的协作配合,让检察人员参与案件办理、庭审观摩、联合执法等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比如与乌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海勃湾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定期开展派驻工作;加强与兄弟检察院的密切联系,派出多名检察人员实地参观学习,例如与敖汉旗人民检察院云端签署《关于建立新时代检察理论研究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意见》,大大提升了检察理论研究水平和实效;深化校企社合作,有16名检察人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开展“法律八进”活动200余次,在宣讲实践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
三是深化专项行动,积累实战经验。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公益诉讼、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等行动,锻炼专业能力,积累办案经验,提升实践水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办案团队圆满完成交办任务,赢得了集体三等功、乌海市首届“五四青年”嘉奖、扫黑除恶先进集体等殊荣;在养老诈骗专项斗争中,办理的养老诈骗案被评为自治区“首届法治为民创新案例”;3名检察人员荣获个人三等功;2名检察人员办理的公益诉讼案入选自治区典型案例。
文字:政治部 乔林波
版权所有: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01号